鹿泽宇2004年出生,5岁识字三千,15岁成为清华大学最小的本科新生。他的父母是遗传给他高学历基因了吗?并没有!他的父母只是开小店的普通生意人。
天才和神童大多并非天生,后天的培养更加重要。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学习,普通家庭也能培养出“牛娃”。
重视孩子的识字能力
虽然鹿泽宇出生在经济一般的家庭里,但他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却目光长远。在别的孩子还在玩积木时,鹿泽宇就已经开始认字了。
幼儿园时鹿泽宇已经认识了3000多个汉字,要知道我国现代汉语常用字也才3500多个,5岁的鹿泽宇识字量实在了得。
纵观学霸们的家庭教育,家长们都很重视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,比如4岁识字的武亦姝、3岁识字过千的王恒屹、《奇妙的汉字》中仅有3岁却碾压一众大人的王序宁。
识字能力会为孩子的未来教育打下夯实的基础,从故事中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,通过发现文字的起源与演变,让孩子更深刻地记忆汉字。
鼓励孩子大量阅读
因为识字早、识字量大,鹿泽宇在阅读上比其他孩子有很大优势,很早就实现了自主阅读,并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。
随着阅读量的增加,鹿泽宇将吸收到的知识逐渐串联起来,减少了很多学习新知识的难度,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。
就像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样,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、不是增加作业量,而是阅读、阅读、再阅读。
其实仔细了解一下近些年的高考状元或者学霸就能发现,学霸的背后都有一直在坚持陪孩子阅读的父母:
像武亦姝妈妈就透露,武亦姝小时候也不爱看书,她请教了朋友后决定和武爸爸从自身做改变,从此全家人的休闲娱乐时间就成了看书、角色扮演名著情节、诗词接龙……正是武亦姝父母的坚持才有了今天的“诗词才女”。
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第五季季军郑坤健的父母也是一样,日常喜欢看书、读诗词,从小陪他玩成语接龙、猜字等游戏。父母的引导让郑坤健爱上了阅读,才有了大量的诗词积累量。
父母要重视和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,以身作则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,锻炼孩子的阅读能力、帮助孩子积累运用。
普通家庭可能经济条件有限,但父母可以投入更多精力、使用恰当的教育方法,也可以培养出“牛娃”。
- 阅读排行榜
- 最新消息
扫码关注正小保公众号

让孩子掌握好数学思维,进步非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