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管教孩子,这确实是每个家庭都要面临的问题,当然,每个家庭的做法自然不一样。“他还只是个孩子啊” 这句话终究会害了孩子!有些家长时常会以小孩“小”为理由,放纵他们做很多事情,但是随着年龄慢慢长大,会发现小孩越来越难管。
而有些家长,看起来比较“严格”,但是小孩长大了却非常聪明懂事。
家长常会以爱之名,舍不得放手,舍不得说不,以至于不仅模糊了自己承受的边界,还入侵了孩子的边界,“他还是个孩子”,反而会害了孩子。
让孩子从小就知道:父母对他的爱无条件,但一定有原则。当他从小生活在原则中,他们长大后也会成为有原则的人。不懂事,不代表可以没教养;孩子太小,更不代表孩子不能被管教。
良好的教育不是纵容,但也不等于简单粗暴打骂。而是应该指出他的错误,并有针对性地让他明白,自己这样做事要付出代价。年幼的孩子终有一天会长大,而熊孩子和好孩子之间,也不过一线之隔。
爸爸妈妈自己忘了“规矩”,在陪伴孩子时忘记了规矩意识,那真是很可怕。试想一个从小缺失了管教的孩子,被放纵了心中的“恶”,那么终有一天,他会被恶果反噬。
父母应该做的事
1、任何教育都是基于爱的
父母必须学会情感上无条件接纳孩子,尤其在孩子6岁以前。被爱过的孩子会更自信,他们更愿意去尝试新鲜事物,而不是把心理能量都浪费在跟人建立关系上。
2、给孩子立规矩可以,但是请“温柔坚定”
孩子们天然有社会化的、向上的、变得更好的倾向。总是通过贬低孩子、打压孩子、让孩子感到难受的方式立规矩,很容易养出低自尊的、消极的、自我攻击的孩子。
3、请父母分清楚界限
孩子小的时候开始,吃饭、穿衣服、搭衣服、整理玩具、整理书包等等都是有意愿去独立做这些事的,却往往被父母阻拦甚至完全剥夺了机会。待孩子大一些,父母突然又希望孩子对自己的生活、学习负责,这其实很不公平。
孩子们不是一夜之间长大的,他们的自主能力需要从小培养起。一个从小就被尊重,可以决定自己去做什么、不做什么的孩子,他们以后的生活、学习会更少需要父母操心。
立规矩很重要,但家庭教育一定不要“绝对”,把孩子的事一点点都还给孩子,给孩子自由,也给孩子约束,这是操心的父母们最需要学会做的事。
- 阅读排行榜
- 最新消息
扫码关注正小保公众号

让孩子掌握好数学思维,进步非凡